手机版

这些学子将课堂搬到乡村大地

时间:2025-08-25 09:06:00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实践团成员教孩子们剪纸。(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记者王煜)走访先进模范、传承传统文化、开展电商培训、推广普通话……今年夏天,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学生们奔赴新疆各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青春之力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在广袤大地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负责人隋文静介绍,本次社会实践于7月启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涵盖“三下乡”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两大专项。学校选派2支校级团队、5支院级团队参与“三下乡”活动,同时组建3支国家级重点团队和3支国家级协同团队开展语言赋能行动。

榜样引领:走访先进模范,传承奉献精神

7月初,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同学们怀着崇敬之心,首站走进富蕴县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马丁别克·木拉提汗工作室。展厅内,200余幅图片记录着岁月流转,50多件实物承载着动人记忆。马丁别克·木拉提汗创建工作室的历程,以及背后富蕴县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受触动。

“民族团结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马丁别克·木拉提汗说。

当日下午,同学们来到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霍一清家中。霍一清用朴实的话语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30多年来帮助库里吉肯一家的故事。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阿合朱力·波拉提别克说:“我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具体的情感认同,更从心底生发出践行这份责任的动力。”

在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祥和村,同学们将目光投向老党员群体。走进“四老人员”艾比布拉·塔依尔家中,这位1986年入党的老党员摩挲着泛黄的入党申请书,深情讲述起自己参与家乡水利建设时“一锤一镐修水渠”的岁月,以及带领村民种果树、搞养殖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

“老党员的叮嘱,让我明白了‘使命’二字的重量。”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阿迪莱·阿卜杜凯尤木说,“未来我要像他们一样,把根扎在这片土地上,用青春守护家园。”

文化传承:经典与童心在课堂相遇

“老师,怎么才能剪出小兔子?”“哥哥,无人机真的能飞到天上去看我们家的羊群吗?”在富蕴县赛尔江东路社区的活动教室里,孩子们的提问充满童真。实践团成员化身“小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课堂点燃孩子们的求知欲。

“前期调研时发现,这里的孩子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都特别感兴趣,我们就设计了‘趣味课堂+实践体验’的课程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阿依达娜·马合赞介绍,课程涵盖少儿舞蹈、新媒体科普、传统剪纸、书法启蒙等内容,既扎根文化根脉,又贴近时代潮流。

在社区文化馆,实践团成员先以动画短片讲解剪纸艺术的千年历史,再手把手教孩子们折纸、镂空、剪裁。舞蹈课上,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学习专业动作,课堂气氛热烈。

这样的场景同样出现在和田地区的乡村中。在中华文化课堂上,实践团成员教孩子们写“人”“家”“国”等毛笔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汉字背后的故事。

“姐姐教我们写毛笔字、跳好看的舞蹈,我特别开心。”10岁的夏热帕·吾布力艾山举着自己写的“爱祖国”三个字,骄傲地说,“我要把这个给爸爸妈妈看,以后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样,好好学习。”

“青春因奉献而精彩,实践因担当而厚重。”阿依达娜·马合赞说,“我们在服务中看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感受到了作为青年学子的责任。”

助农增收:用“互联网+”打开乡村致富门

“大家看镜头,这是我们富蕴县的阿魏菇,口感特别鲜嫩……”7月中旬,阿勒泰地区骄阳似火。在富蕴县克孜勒库都克村的田间地头,实践团成员正举着手机直播,镜头前的农户略显羞涩地介绍着自家的农产品。

乌职大实践团先后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和田地区的乡村开展网络直播与电商培训,帮助群众掌握线上销售技能,拓宽农产品销路,为乡村振兴赋能。

实践团的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户一同劳作,详细了解玉米、葡萄等作物的生长情况,开展特色农产品调研。针对村民对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不熟悉的问题,大家现场搭建模拟直播间,普及电商知识,手把手指导操作技巧,助力农户拓展销售渠道。

“以前我们卖菜只能靠传统渠道,现在大学生教我们用手机直播,感觉打开了新世界。”克孜勒库都克村一种植户兴奋地说。

推普助力:从校园到基层的服务新路径

在富蕴县喀拉通克铜镍矿,部分矿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存在障碍。实践团开设普通话培训课程,帮助提升沟通能力。

“课程结束时,看到不少矿工已经能流畅地用普通话和身边工友交流,甚至能笑着跟我们分享工作趣事,那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乌职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李雪说。

与此同时,实践团走进和田地区,面向基层干部、教师和群众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累计服务超千人。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团委干部李莎曼介绍,实践团采用“推普+技能培训”“课堂+生活”等灵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涵盖字词认读、发音矫正、实用口语训练等方面,帮助学员快速提升普通话应用水平。在和田技师学院的教学中,团队借助图文教材、互动游戏等形式,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我们青年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李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