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宽敞的村道蜿蜒向前,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点缀其间,田野里稻田一派生机,文化广场上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7月中旬,漫步在西湖区双浦镇三阳村,目之所及皆是风景。
天色渐晚,村内灯光球场上亮了起来。三阳村篮球队的队员们挥汗如雨,奔跑、拼抢、投篮的身影在灯光下跃动,球鞋与地板的摩擦声、场边助威声此起彼伏。
“三阳村篮球传统很深厚,从20世纪60年代起初就有‘篮球之乡’的美誉。”三阳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钱洪其告诉记者:“空闲的时候我也常去打球,之前还参加了我们‘村BA’,兄弟们一起拼一场球。邻里见面话题都围着球赛转,有比赛大家抱着‘毛毛头’一起看。比赛间隙还有拉拉队热场,好不热闹。”

钱洪其口中的拉拉队,正是三阳村的姐姐、阿姨们自发组建的女子排舞队。当球场的喧嚣渐息,村中广场的旋律便随之响起。队员们踏着轻快节拍,动作整齐划一,笑容在脸上绽放。这支排舞队从最初的几人到如今十几人,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更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屡次在省市级比赛中斩获奖牌,赢得满堂彩。

“能和我女儿一起加入排舞队跳舞,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大家都很羡慕嘞。”裘阿姨说:“打篮球的不会嫌舞蹈队音乐吵,如果有篮球比赛,舞池这边就关掉音响不跳了,来篮球场为大家表演。”
一边篮球,一边舞蹈。村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互不干扰”,离不开乡村健身场所的前期规划。为了让更多村民能够享受“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生活圈”带来的便捷,三阳村在健身广场建设之初,就特地在4片篮球场边上开辟了露天舞池供大家跳舞。

文体不分家,跳舞跟篮球运动也是可以相互融合的。三阳村有一张“男篮女排”金名片,2023年亚运期间双浦镇“村BA”篮球联赛在村里的绿色运动广场举办,现场球迷3000余人,线上观看人次超10万,人气很旺。
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悄然重塑着三阳村的肌理。新文化空间的打造,也让乡风文明建设更具活力。目前,三阳村共有三处绿色休闲运动广场和一处文化礼堂、一处党群服务中心。“在我们三阳,活动是不停的。党群服务中心经常围绕‘一老一小’组织各类活动,比如村晚、象棋比赛、垂钓、手工活动、茶话会、健康义诊等等,年均开展80多场,老人们参加可积极了。”钱洪其说。
离三阳健身广场不远的地方就是周浦老街。2017年,三阳村启动“美丽西湖行动”,拆除违章建筑、“五水共治”清淤疏浚、生态护岸焕新河道,将周浦老街改造成了一个集传统水乡风情和现代民居为一体的商业风情街。
“一开始大家都不看好这场大规模的整村整治。”钱洪其指着村里改造前后的照片说:“喏,你看,村民老蒋的自建房原本在周浦老街上,他家这块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农村可谓是黄金地段,被认定违章建筑他是很心疼的。”

“谁知改造后的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不少外地青年来创业,我的房子也租出去了,租金比先前多了不少,钱包也鼓起来了。”老蒋接过了话茬:“现在知道了,环境整治总是为了老百姓生活更美好。”

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也吸引了本村的年轻人返乡。“杭州农村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双浦的居住环境很好,城里人一样羡慕。”小毛是一位返乡创业者,她通过自媒体拍摄视频,不仅分享了双浦美丽乡村的环境面貌、幸福生活,还帮助村民们拍摄家乡美食、农家民宿等助农增收,全平台累计播放量超1亿。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底色。下一步,三阳村将深耕乡村文化根脉,挖掘非遗、民俗等传统资源,打造更多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品牌,通过“文化+”模式,让乡村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文明精神的沃土,推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业态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