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21℃城市安顺文化新风采】一场跨越六百年的舞台对话 | 《安·和·顺》用舞蹈诗抒写家国情怀

时间:2025-08-18 11:30:00

排练厅里,贵州大学舞蹈系的学生们反复跃起、定格,汗水浸透衣衫。舞蹈老师紧盯演员的每一拍每一步,“差一拍,队形就乱了,那股战场杀气就散了。”每组动作背后,是舞蹈诗《安·和·顺》创作团队对艺术极致的追求。这部即将代表安顺市亮相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作品,将于9月24日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大礼堂精彩上演,为全省观众和游客送上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近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该剧目的主创团队及演员,了解这部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打造以屯堡文化为题材的剧目《安·和·顺》,旨在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表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杨桂介绍。屯堡文化是民族交融的生动见证,其中蕴含着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共同记忆、价值理念和精神纽带。该剧目依托屯堡文化这一载体,融合地戏、山歌及布依族、苗族等民间艺术元素,围绕“安”安邦定国、安居乐业,“和”民族融合、和谐共生,“顺”风调雨顺、社稷昌顺,具象化“五个共同”内涵,通过舞蹈诗的形式,让观众在感受安顺文化魅力的同时,更能从中体悟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家国情怀,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鲜活的文化力量。

这部作品的诞生,离不开众多专家团队的智慧与汗水。剧目艺术总监、编剧穆维平介绍,该剧创作团队历时近两年,从筹备采风、剧本创作、音乐编配到服装道具设计、舞台排演,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心血与努力。

“音乐创作上颇具匠心,不仅融合了布依族的婉转、苗族的灵动、蒙古族的苍茫与汉族的厚重,更将地方特色浓郁的花灯调、地戏韵律纳入其中。”作曲、音乐总监海洋介绍,《安·和·顺》音乐团队力争在创作中循着安顺与中原的历史联结,借鉴了明朝江南小调的温婉与贵州民族音乐的质朴碰撞交融,织就出强烈的音乐对比听觉画卷,让历史与地域音乐在剧情中不断交融和翻转。

那么,如何将六百年的戍边史、民族情凝练成流动的舞姿?“以‘诗’破‘剧’,让‘写意与留白’成为第一人称。”导演张永庆告诉记者,首先从叙事方式上进行了创新表达。《安·和·顺》以“安邦、家和、顺美”三重诗意幕次结构取代传统场次。每一幕内通过若干“诗节”转场并列。幕间由一位木雕傩面老匠人为情绪勾连,使观众沉浸在充满诗意浪漫之美的写意变化中,完成时空转换。

在这部剧目中,江南小调的哼唱、战场鼓点的骤停、屯堡少女甩动的辫梢,代替语言成为叙事线索。群像替代主角,男子舞动展现“戍边屯田与保家卫国的集体意志”,女子群舞化作“江南水意与黔山月色的千里牵连”。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打破了常规舞蹈剧的线性叙事模式,更让观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到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张永庆说,该剧还在舞美设计上,巧妙地将安顺的“地、人、神”元素搬上舞台。

具体来看,在地貌意象上,喀斯特与屯堡石墙的巧妙运用,民族服饰里屯堡服饰、仡佬蓑衣、苗族银饰的精美呈现,以及傩面从道具到“神”的显影的创意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灯光设计,通过“月亮”这一核心意象的运用,营造出“千里共婵娟”的镜面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作为屯堡文化的艺术化呈现,《安·和·顺》承载着超越地域的意义。穆维平表示,剧目将安顺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精彩的剧本、音乐、服装、舞美等呈现,让屯堡文化及各民族文化以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方式展现给观众。

好的作品背后往往是加倍的付出,《安·和·顺》的创作过程也不例外。谈到创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舞蹈系教师周宇坦言:“学生演员数量大,涉及到整个本科三年级;今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后才开始排练,时间紧张,每个人都在经历体力和心力的考验。”

为了克服困难,主创团队采取多项保障措施,确保排练工作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排练“以战止战”这一男子大型群舞时,导演团队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节奏都进行了反复打磨,力求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目前的排练进度进入了充满挑战的‘合成精修阶段’。我们每天都在抠细节,追求更完整且富有‘人味’的舞台效果。”编导潘芷仪说。

来自贵州大学舞蹈表演2022级2203班的刘梓成,在此次剧目中先后饰演将军和父亲两个角色,他深有感触地说:“从一个年轻气盛的将军到一个年老牵挂孩子的父亲,情感上的转变和表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屯堡文化的内涵。”

幕布将启,六百年的屯堡记忆即将在舞台上苏醒。从《止戈以安》的金戈铁马,到《文墨春秋》的炊烟书卷,再到《大道归心》的万家灯火,排练中的汗水与打磨,终将凝练成90分钟的舞台史诗,尽显安邦气魄、家和温情与顺天智慧。尾声处,当各民族演员身着盛装共舞《一路歌声到安顺》时,舞台上流动的不仅是舞姿,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命力。(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典)

编辑:李丽莎

校对:张家晨

二审:徐 昕

三审:徐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