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省媒看渭源】渭源 “543” 工作法:多元解纷聚合力 奏响和谐 “协奏曲”

时间:2025-08-29 08:46:00

齐心协力奏响多元解纷“协奏曲”

——渭源运用“543”工作法探寻矛盾纠纷“最优解”


红、橙、黄、蓝、绿五色分级管控,诉调、警调、访调、检调“四调对接”一站式化解,让矛盾纠纷调解同普法教育、心理疏导、帮办实事做到“三个结合”……今年以来,渭源县综合运用“五色管控”“四调对接”“三个结合”为主要内容的“543”工作法探寻矛盾纠纷“最优解”,齐心协力奏响多元解纷“协奏曲”,为平安渭源建设增添靓丽底色。

“五色管控”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对排摸掌握的矛盾纠纷,我们及时研判,分为红、橙、黄、蓝、绿五个等级加强管理。蓝色、绿色等级由村级组织调解,橙色、黄色等级由镇综治中心组织调解,红色等级上报县综治中心联合调处。”上湾镇综治中心主任边亚东介绍说,通过“五色管控”措施,镇上排摸的93条矛盾纠纷全部得到化解。

深入排摸是基础,精准管控是关键。渭源县对所有矛盾纠纷实行“五色管控”,以婚姻家庭矛盾、邻里争执、债务纠纷等为主线,在常态化网格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基础上精准研判,按照风险高低和复杂程度,对所有矛盾纠纷实行“红、橙、黄、蓝、绿”五色分级管理,逐一落实责任人和化解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解决”,真正将各类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萌芽。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摸矛盾纠纷2887件,其中红色12件、橙色13件、黄色338件、蓝色66件、绿色2458件,化解率100%。

“四调对接”完善多元调解体系

“谢谢你们的耐心调解,化解了我们的矛盾。”今年3月,卯某等三户村民与杨某因耕作、地埂通行问题产生矛盾。庆坪镇综治中心接到消息后迅速响应,调解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争议区域进行实地勘查,并走访周边邻居,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经过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渭源县着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战化运行,依托综治中心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平台,建立健全县乡两级综治中心与法院(庭)、检察院、公安局(派出所)、信访局的“四调对接”工作机制,在法治轨道上将适宜调解的矛盾纠纷导入综治中心,综治中心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送相关主体,责任主体按照“四级七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时调处。今年以来,向乡镇和部门推送调处各类纠纷1864件,调处率100%。

“三个结合”实质化解矛盾纠纷

“大家以后有事多沟通,别让小事伤了感情。”今年7月,清源镇村民刘某在自家地块进行打杀草药作业时,因操作不慎,部分杀草药随风飘散至相邻地块,导致相邻地块边缘的药材遭受损害。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接到报警后,派出所民警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出发,向双方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指出刘某在打杀草药过程中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导致邻居药材受损,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另一方面,从邻里情谊入手,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强调邻里之间应以和为贵,互相理解包容。经过民警的耐心劝导和反复沟通,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依法解决了问题。

渭源县把矛盾纠纷调处与普法教育、心理疏导、帮办实事结合起来,重视回访问效,确保事心双解。同时,坚持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讲法宣法用法,针对当事人的法律盲区和利益诉求,准确运用法律法规进行调处化解。统筹派出所、司法所、网格员、心理咨询师等资源力量,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心理疏导”模式,将心理疏导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金钥匙”。深化部门联动,从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群众切身利益、具体困难入手,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余伯荣)



来源:法治甘肃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