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网记者 彭静 聊城报道
5月22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榜样在身边”系列记者见面会(四)。聊城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张学林在见面会上介绍,2023年以来聊城市财政局对21个项目开展评审,压减金额7.4亿元,审减率17.4%,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

近年,张学林和领导、同事们共同努力,构建了聊城市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创建县级均衡性转移支付机制,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研究出台规范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争取上级资金连年增长,转移支付资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近45%。
张学林介绍,预算编制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以翔实的数据优化预算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针对部分单位“年年递增、只增不减”的惯性思维,聊城市财政局积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压预算、严采购、评绩效,用数据破除人情干扰,持续推动事前评估与预算评审融合,不怕当“坏人”。2023年以来对21个项目开展评审,压减金额7.4亿元,审减率17.4%,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
比如去年聊城市财政局对全市11个县(市、区)环保网格员资金开展重点绩效评价,通过查阅资料和座谈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聚焦问题主线,深入了解资金配套拨付、人员选聘考核等情况。同时选取部分乡镇(街道)开展实地走访,确保获取全面、真实的评价资料。结果确实发现网格员存在业务重复、权责不匹配等问题。有了调研数据支撑,聊城市财政局在安排预算时对存在职能重叠的网格员和公益岗进行了科学整合,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做到“一钱多用”。
财政干部的职责是为国理财、为民服务,既要守住底线,也要传递温度。聊城市财政局始终把“三保”摆在财政支出最优先位置,将民生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虽然财政平衡难度前所未有,但聊城市财政局通过大力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等方式,集中财力保障生均经费、基本公共卫生等民生标准逐年提高,保障“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创新行动计划”等系列民生政策落实,坚决不打折扣。
张学林表示,财政预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脚踏实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在“紧平衡”中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