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跨越城市的温暖!青岛车友去临沂露营时勇救溺水娃

时间:2025-07-10 09:52:00

青岛车友大显身手 异乡勇救溺水儿童

青岛零跑车友沂水露营时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 车友10分钟 “教科书式”救援助孩子转危为安

“谁家的孩子溺水了?快救救他……”7月5日,零跑青岛青零会车友俱乐部在临沂市沂水县“小桂林”景区的露营地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一个两岁的孩子“无声溺水”,多名零跑车友通过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方式接力施救,让一度停止呼吸的孩子恢复了呼吸,并成功送医。该视频在网络发布后,迅速传播,引发网友们的点赞与关注。7月9日,青岛早报记者采访了俱乐部参与救援的人员,听他们讲述当时救人的经过。

车友们河边救人。车友会供图

车友杨林橙:

捞起孩子时已经没了呼吸

“7月5日早上7点25分左右,我当时正在河边,当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时,我隐约发现水里有一只蓝色的小拖鞋。”零跑青岛青零会车友俱乐部的杨林橙告诉记者,由于当时车友们距离他有10米左右,而且拖鞋所在的水面十分平静,他便没太在意,只是本能地向拖鞋的位置走了几步。“离拖鞋还有5米左右的时候,我感觉到不太对劲,拖鞋一会浮在水面上,一会沉在水里,而且我仔细一看,有个孩子在水里。”感到不对劲的杨林橙迅速往前跑,发现一个小男孩头朝下沉在水里,他一边大喊“谁家的孩子溺水了?这是谁家的孩子?快救他”,一边下水把孩子捞起来。“水深大概半米左右,但对孩子来说很危险,尤其是两三岁的小孩。当时小男孩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就那么漂在水里,情况十分紧急。”杨林橙捞起孩子后,发现孩子面色苍白,嘴唇发紫,身体很凉,而且已经没有呼吸了。他知道俱乐部的车友中,有人懂急救知识,便抱着孩子往车友的方向跑去。

车友通过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抢救溺水儿童。车友会供图

车友赵希祥:

经过心肺复苏孩子有了反应

“看到杨林橙抱着孩子往这边跑,我意识到是儿童溺水了,赶紧往那跑。”赵希祥说,他过去把孩子接过来,发现孩子除了嘴唇发紫,已经口吐白沫了,“河边都是鹅卵石,幸好还有张桌子,我便把孩子抱到了桌子上,这是最适合急救的位置。”赵希祥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急救培训,但喜欢露营的他经常在网上自学急救常识与救援知识。“有人喊先控水,但我刷到过救援知识,觉得控水可能会耽误抢救时间。”赵希祥凭借自学的知识开始给孩子进行心肺复苏,按压、通气,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又无比认真。做了心肺复苏后,孩子把水吐出来一些,有了反应。

更幸运的是,同行车友中有人接受过专业急救培训,迅速上前指导赵希祥急救的动作细节。“后来车友王先生的爱人来接替我抢救孩子,她接受过专业的急救培训,对孩子进行了人工呼吸,让孩子转危为安。”赵希祥说。

车友周润群:

“专业急救”助孩子转危为安

周润群今年36岁,这次和家人一起跟车友们来到沂水县“小桂林”景区露营。事发时她在帐篷里换衣服,听到呼救声后急忙跑出来。“我爱人迅速地收拾了一张桌子,把孩子放在上面。这时有人拨通了120,120急救人员让我们先进行急救,因为接受过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所以我就上手了。”7月9日下午,周润群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了当时的经过。

按压、人工呼吸……危急时刻,周润群开始按照自己学习的培训方法实施急救。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大家都提着一颗心,一边看着周润群施救,一边在旁边做好支援准备。此时的周润群没有紧张也没有害怕,只是按照自己学的急救步骤有条不紊地做着动作。好在孩子发现及时,呛水不多,在周润群的施救下,孩子发出哭声。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结果,是所有人的努力让小家伙转危为安,从发现到施救,大家是一个接力过程,每个人发挥的作用都非常重要,缺了哪一个环节都可能耽误孩子的救治。”周润群这样说。

周润群挺身而出,对溺水男孩实施急救,周润群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都看在眼里。“事后她跟我说,‘妈妈真棒!我长大也想成为妈妈这样的人’。”周润群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周润群在红十字会接受过急救培训,也在胶州手拉手志愿服务中心学习过相关知识。周润群在胶州市综合执法局大沽河中队工作,经常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去参加志愿服务中心举行的公益活动,帮助家庭相对困难一些的小朋友。“我们大家捐钱捐物,拿出时间去陪伴,让他们生活中多些关爱。”周润群说。

提起这次出手施救,周润群深有感触:“当我的家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不知名的人给‘撑伞’,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也希望我能给别人‘撑伞’。”她告诉记者,她的姥爷好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在街上不小心摔倒了。正当老人无助的时候,有两个年轻人出手相救,“我们全家都特别感激,但是一直没找到这两个年轻人,那时候我正上大学,听说这件事后特别感动,我就想以后有能力也要多做好事,来回报社会。”

作为一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急救人员,周润群心里常绷着一根安全弦,她希望通过青岛早报提醒广大市民:夏天到了,希望人们在水边嬉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小孩子,一定不要离开大人的目光。大人也要注意,带孩子戏水一定要到正规的浴场,听从浴场工作人员指挥,做好安全预防措施。

网友评论

点赞!车友会秒变救援队

网友“小白鹅”:车友会秒变救援队,为他们点赞!

网友“天天快乐”:小男孩的家长也太粗心了,多亏车友会的大家,赞一个。

网友“康康康”:开什么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青岛青年勇救落水儿童!

网友“用户12345”:放暑假了,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网友“好运莱莱”:我也是一位零跑的车主,很自豪,车友们在一起做一些正能量的事,真棒!

零跑青岛青零会车友俱乐部会长张可。

讲述

车友俱乐部会长张可:

平时学点急救知识真能救命

“俱乐部车友杨林橙是第一个发现孩子、救起孩子的人,车友赵希祥是第一时间给孩子做心肺复苏的,车友王刚的爱人给孩子做了专业人工呼吸,经过几位车友的共同努力,终于把孩子给救了过来,整个过程10多分钟。”在位于黑龙江中路的张可造型理发店,张可向记者讲述事情的经过,他不仅是理发店的负责人,也是零跑青岛青零会车友俱乐部的会长。

“我们俱乐部组织了12辆车,7月4日去临沂市沂水县‘小桂林’景区露营,5日早上7点多,大部分车友在玩水,还好杨林橙发现了溺水儿童。”张可事后了解情况得知,溺水儿童的父母当时正忙于搭建帐篷,便将溺水儿童托付给两名六七岁的儿童照看。谁也没想到,这个坐在河边垒石头的小朋友会不慎滑落水中。更令人揪心的是,低龄儿童溺水特有的“无声状态”让危险悄然蔓延,孩子在水中漂浮了一段时间,直到被坐在岸边的车友杨林橙发现时,早已没了挣扎的力气。

“水不深,但孩子一点声音都没有,就那么漂着。”张可回忆,这种“无声溺水”藏着致命危险。当父母忙于琐事、年幼的同伴没有察觉时,短短几分钟,也许就会酿成悲剧。“现在想想十分后怕,可能再晚几分钟发现,儿童就会严重溺水。”张可说,在车友们的“教科书式”抢救下,孩子转危为安,当孩子突然发出一声啼哭时,围观的车友们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随后,在现场的车友帮助下,孩子的母亲带着孩子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后来我们得知孩子没有生命危险,大家也算松了口气。”张可说。

这场救援的成功,不仅归功于车友们的挺身而出,更印证了“平时学点急救知识真的能救命”的道理。从杨林橙的及时发现,到赵希祥采取正确的方式施救,再到周润群通过专业的救援方式挽救孩子的性命,零跑车友会成员的快速反应与基础急救知识的应用,每一环都不可或缺。

“不管是谁,第一反应肯定是救人,但平时学点急救知识真的能救命。零跑车友们用行动让更多人明白守护生命既需要危急时刻的勇气,也需要日常积累的智慧与责任。”张可说。

“车友们很团结,我们俱乐部除了每个月组织车友出游,还经常组织大家参与公益活动。”张可说,高考期间,车友们会参与高考护航行动,成为爱心送考车。此外,俱乐部还会不定期组织车友带着孩子去海边或草地捡垃圾,为守护城市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提醒

防溺水,掌握这些能救命

每年暑期,少年儿童溺亡事故接连发生,令人触目惊心和无比痛心。溺水可能发生在江河、水库,也可能发生在浴缸、泳池。水边玩耍、下河玩水、结伴游泳、下水摸鱼、水中捞物品都是未成年人溺水的主要原因,一定要提高警惕。

科学自救:一旦遇险,保持镇静,屏住呼吸,踢掉鞋子,放松肢体,尽可能使头部后仰,口鼻部露出水面呼吸,注意抓住水中漂浮物,当救援者出现时,不要惊慌抓抱救援者,听从救援者指挥。

安全施救:遇到溺水者,首先保持冷静,可采用“叫叫伸抛法”进行救援。第一个“叫”是大声呼救,第二个“叫”是拨打急救电话;“伸”是若有竹竿等物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伸给溺水者;“抛” 是可抛掷漂浮物如救生圈、泡沫块等给溺水者。切记,不要贸然盲目下水施救。

正确急救:先检查溺水者是否有呼吸与心跳,清除口中的淤泥与杂草;如果无呼吸与心跳,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然后进行胸外按压30次,之后按照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30次的比例循环;如果有呼吸心跳,让溺水者侧身,便于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

对于家长而言,要防患于未然,首先应该有效看护,当孩子在水中或水边时,家长应做到“不分心、不间断、近距离”。若无法亲自看护,应委托可靠的成年人代为照看,切勿交给未成年人。此外,要消除隐患,定期检查并清空家中的蓄水容器,可用加盖子、安围栏、装门栏等方法,将水源与低龄儿童隔离。

评论

当挺身而出成为一种自觉

“没有想什么,先救人。”“忘了紧张了,脑子里全是急救课上的步骤。”“不出手还等什么?不能给这座城市丢人。”……这是近段时间,与青岛有关的几起救人事件中,施救者事后的讲述。

6月22日清晨,青岛市崂山区海域发生惊险一幕,一位游客不慎落水。危急时刻,周围群众自发组织救援,其中一名男子跳入海中,在大浪中将被困者救出。救人者名叫张小龙,今年39岁,是一名现役军人。“当时没有多想,就是想把这个人救上来。”事后,张小龙说。

7月3日中午,青岛栈桥西侧堤坝区附近一名孩童不慎落水,孩子妈妈施救时一同陷入险境。危急时刻,途经此处的一名穿白色衣服的男子挺身而出,迅速跳入海中,奋力将母女二人托举上岸,成功将两人救起,确认母女平安后,他便默默离开了现场。“那个大哥真是功德无量,必定会有大福的!”这暖心一幕让在场游客纷纷对救人男子报以掌声。“当时没多想,看到这样的场景,谁能不着急?”救人男子鲁亚卿面对记者镜头如是说。

面对危险,特别是生死关头,众多的施救者没有其他的考虑,而是本能地挺身而出。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心里就有一种感慨:当挺身而出成为一种本能,当城市中个体的见义勇为成为群体自觉,我们的这座城市就有了一种暖意,它是城市肌理中最柔软也是最坚韧的部分,触之令人心安,令人向往。

最高尚的选择往往来不及权衡利弊,心底的善良也不允许盘算得失。青岛街头,挺身而出成为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比任何标志性建筑都更能定义一座城市的高度。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就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有气息,它有着海风的豪爽,它是城市从里到外散发的魅力,令人油然而生钦佩与信任。

站在五四广场眺望胶州湾,我们忽然明白:那些救人者口中的“没想什么”,恰恰是这座城市想过最多的事情。2007年成立的青岛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主要宗旨是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及时表彰见义勇为人员。青岛各级政法部门,也会在每一起见义勇为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为见义勇为模范颁奖……青岛迅速对见义勇为者进行表彰的做法,传递了鲜明的价值导向,每一次挺身而出,这座城市会铭记在心,给予温暖的托举。

来源|(除署名外)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魏铌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