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希蜀漫话⑤丨当旅程接近尾声,希腊达人们这样说四川

时间:2025-07-05 22:41:00

周宝 川观新闻记者 王晋朝

7月5日,在成都东郊记忆的老厂房与现代艺术碰撞的光影里,希腊网络达人索菲亚换上川观新闻记者的话筒,转身面对同行的玛丽安与埃里尼:“这趟四川之旅,你们最想分享的感受是什么?”

作为在中国生活学习过的“希腊姐妹花”之一,玛丽安的回答带着几分遗憾:“时间太短了!想吃的,想玩的,想体验的还有太多。”她掰着手指回忆:“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我会说‘surprising’(惊喜)——从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到杜甫草堂的红墙竹影,从飘着辣椒香的火锅店到科技感满满的新能源汽车展厅,每一步都在刷新我对四川的想象。”在她的描述中,这里的历史不是“老”的,是“活”的;这里的烟火气不是“喧嚣”,是“温暖”。

与玛丽安不同,埃里尼的四川之旅更像一场“盲盒”惊喜。“来之前,我对四川的认知几乎只有‘熊猫’和‘辣’。”她笑着摊手,“但现在,我知道这里有着和雅典卫城一样古老的文明遗址,有像圣托里尼那般放松的慢生活。”

她表示:“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段旅程,我会说‘magnificent’(壮丽)!它不是那种宏大的‘壮丽’,是藏在每片竹林、每碗冰粉、每个热情的‘要得’里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见什么美好。”

“那你会带家人再来吗?”索菲亚追问。“当然!”埃里尼立刻点头,“我要带妈妈来看杜甫草堂的雨,带爸爸坐在茶馆里听川剧——他们总问我‘中国到底有什么’,现在我可以说:‘中国有个地方叫四川,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用脚步去探索。’”

活动接近尾声,但对话里的温度还在蔓延。从雅典到成都,从“一无所知”到“不愿离开”,这些希腊达人们用5天的旅程证明:文化的亲近,或许就藏在一场说走就走的相遇里——当不同的目光望向同一片土地,当异国的语言念出“巴适得板”,所有关于“文明交往”的答案,早已生根在彼此的笑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