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楼纯 通讯员 金兰
近日,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局主管部门和省、市远洋行业协会的指导下,浙江舟山市首艘“远洋装备提升行业示范引领船”,“宁泰38”号完成改造并正式投入使用。这艘由宁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升级的鱿钓船,以“安全、环保、智慧、舒适”为核心,按照国际卫生标准及浙江省团体规范完成20项改进,成为舟山远洋渔业旧船的一大焕新工程。

此次改造源于国家推进现代化远洋捕捞的战略部署。作为全国最大远洋捕捞基地,舟山现有730余艘远洋渔船中,500余艘为鱿钓船,其中2010年前后建造的8米级小吨位船舶占比高,普遍面临设备老化、生活设施简陋等问题。受限于船舶新建审批政策,这些船龄超15年的渔船仍需服役至法定30年期限。在此背景下,“宁泰38”的改造为存量渔船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八大领域全面升级,兼顾安全与民生
经过系统性改造,“宁泰38”在安全防护、生活条件、环保节能等方面实现质的提升。
安全防线再加固:全船增设至16个监控摄像头,覆盖甲板、机舱等关键区域;危险设备加装防护装置,救生消防设施标注醒目标识,船员床头张贴细化到岗位的应急演练流程。
生活品质显著提升:船员房间配备空调、可锁衣柜及充电插座,外籍船员拥有独立舱室;厨房更换不锈钢设备并新增消毒柜、豆芽机,海上“菜篮子”更绿色;医务室按“海上幸福药素”工程标准配置药品冰箱及硝酸异山梨酯片等备用药,建立远程问诊机制。
绿色智慧双赋能:采用国际领先的防污漆,降低燃油消耗20%—30%;安装电子渔捞日志及渔获可追溯系统,升级卫星通信设备,实现生产数据实时传输。
作业规范更高效:渔获保鲜舱最低温度达-23℃,符合欧盟标准;甲板作业区划分清晰,网具、工具集中收纳,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降低安全风险。

标准推广与技术迭代,推动产业提质
“宁泰38”的改造经验将加速在舟山乃至全省推广。下一步,当地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标准化体系,结合改造实践细化《浙江省海洋捕捞渔船提标建造指南》,形成覆盖安全、环保、智慧管理的全流程规范;
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上海海洋大学等机构研发智能避碰、鱼情分析系统,推动远洋捕捞向数字化转型;
三是扩大绿色技术应用,推广低排放设备及环保材料,力争三年内实现存量鱿钓船改造覆盖率超60%,助力远洋渔业实现“绿色、生态、规范、安全”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改造不仅提升了单船竞争力,更标志着舟山远洋渔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突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适应国际渔业履约标准提供了坚实支撑。
(图片来源:舟山远洋渔业协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