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读懂玉架山:和五千年前的“自己”相遇

时间:2025-05-19 09:14:00

潮新闻

2008年10月,因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需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临平博物馆联合,对玉架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玉架山遗址 临平区供图

该遗址从前期勘探到结束野外工作,前后历时12年,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各类文物8000余件(组),清理新石器时代墓葬645座,成为良渚文化遗址中单体出土墓葬数量最多、时间序列最完整的重大发现。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 临平区供图

5月18日,承载着良渚文明五千年底蕴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馆内设有临平遗址群厅、茅山遗址厅、玉架山遗址厅三大展厅,并在国内博物馆首次设置无障碍展厅。

考古不是历史的终点,而是时代的新起点,当我们走进这片五千年前的“家园”,又该如何读懂曾经的“自己”?

历时12年,发现文物最丰富的良渚遗址

“钻探过程中的一处凹陷,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继续外钻,周边又出现凸起,四周都有……我们意识到,这或许是环壕。”

在玉架山遗址一干1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玉架山遗址考古执行领队楼航收获了重大“发现”。

玉架山遗址 临平区供图

玉架山遗址是良渚文明完整聚落,这里发现六个相邻环壕,645座墓葬,出土文物8000多件。

这种聚落模式不仅是良渚文明的首次发现,也是长江流域史前考古的新发现。2012年4月13日,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博物馆二层的玉架山遗址厅外侧,援引了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的话语:“玉架山遗址涵盖了良渚文化早、中、晚各个时期,是目前所见唯一贯穿一千年良渚文明兴衰历程的遗址。”

这一特性,也使得玉架山成为解读良渚文明发展脉络的“编年史书”,填补了学界对良渚文明动态演变研究的关键空白。

据楼航回忆,早在2009年,随着环壕的发现,当地政府便将遗址保护纳入规划,放弃土地开发转而建设遗址公园与博物馆。

刻划符号玉璧 临平区供图

玉琮是良渚文化时期最高等级的随葬品,也是该文化标志性的代表文物。

“玉架山一共出土了5件玉琮,其中16号高等级墓葬出土的刻划符号玉璧意义非凡,这也是第一次在考古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璧上发现刻符。”楼航说。

临平遗址群,贵族大墓孤品宝藏有多少

临平遗址群作为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高等级区域中心,目前已发现遗址二十余处,涵盖大型聚落、小型村落、贵族墓地与平民墓地等多种类型,呈现出功能各异、等级有序的聚落结构。

今日开放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主要由临平遗址群、茅山遗址和玉架山遗址三部分组成,一共展出的文物有1900多件。

展出的文物中有不少是孤品,除了玉架山的刻划符号玉璧,还有横山的双联玉琮、柱形器等等。

临平遗址群展厅的横山墓地M2,是良渚文化最高等级贵族大墓,相当于王级首领墓葬。

墓内出土175件随葬品,包括42件精美玉器,还有132件石钺,这也是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出土石钺数量之最,集中展现了墓主的至高身份与权力。

凌乱的牛脚印,来自五千年前的水稻田

生活在临平的先民以稻作农业为核心,兼营家畜饲养、采集渔猎,多元的食物资源与发达的水网交通,共同构筑了区域文明的经济根基。

在博物馆茅山遗址展厅,水稻田遗址上一串步态凌乱的牛脚印,让人充满遐想,考古发现,距今4000年前后,平静祥和的茅山村被连年不断的滔天洪水堙没,一层厚厚的黄粉土,宣告了茅山地区史前聚落发展的终结。

茅山最大的考古成果,就是良渚早中期和晚期的水稻田遗址,这在良渚遗址群是没有的。

4000年前,茅山这场由钱塘江潮引发的间断性洪水波及甚广,在玉架山和良渚古城遗址中也发现了与茅山遗址相似的洪水沉积层,这为我们研究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星斗·古国时代的中国,临展限时打卡

5月18日,“星斗·古国时代的中国”展览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临展厅同步开展。

此次展览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集结国内18家参展单位的201组213件珍贵文物,展览分为陶器、玉器、青铜器三个单元,将持续至8月15日。

陶器单元集中展示了各地彩陶、黑陶、白陶等的独特风采。有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五鱼纹彩陶盆、甘肃省博物馆藏的内彩旋纹双耳彩陶盆、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出土的黑陶豆等展品。

玉器单元包括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后石家河文化玉器、二里头文化玉器等。

青铜器单元展示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历程,其中三星堆文化青铜器以青铜人面具、青铜人头像、铜眼形器等器物,吸引着观众探索古蜀文明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