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七月的火热,抵不过一场“万名学子走进南昌” 活动迸发的青春热浪。昨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齐聚南昌,在红色场馆感悟革命精神,在城市规划馆触摸发展脉搏,在重点企业对话产业前沿。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学子们从历史认同走向城市认知,从信任建立迈向机遇发现。

触摸历史脉动 感知城市底蕴
在南昌市小平小道陈列馆,学子们沉浸式感受改革开放的精神力量。一尊名为“改革开放从这里走来”的邓小平同志铜像巍然矗立,背景墙上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吸引众人驻足细读。
“这是一条杂草丛生的田间小路,是工人们花了三天的时间专门为邓小平同志修建的……”讲解员深情讲述着邓小平同志在南昌的岁月,学子们凝神聆听。“南昌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更有质朴善良的民风,希望未来能在这里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汪志翔说。
来自厦门大学的杨立志刚刚参观完江中药谷等南昌企业,此刻站在南昌市小平小道陈列馆里,直呼寻觅到南昌经济活力四射的“密码”:“这座城市将改革开放的精神深深镌刻在了基因里。”
白天的“小平小道”之行让学子们深刻理解了南昌的历史担当;而当夜幕降临,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璀璨灯火,则向年轻人们展示了这座城市的现代魅力。
华灯初上,古香古色的茶楼前,早已人头攒动。随着二楼雕花木窗“吱呀”一声推开,婉转的琵琶曲飘然而下,引得学子们纷纷驻足。街区内,“南昌”主题打卡墙、万寿龙雕塑、玫瑰长椅等网红打卡点前,快门声此起彼伏。身着汉服的年轻身影穿梭其间,街头音乐演出余音绕梁,古风舞蹈表演韵味悠长……学子们真切感受到南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完美融合的“烟火经济学”智慧。
来自马鞍山学院的许继春说:“潮文化‘圈粉’年轻人,南昌拉动消费真有心,留在这里生活工作一定很美好。”
看见城市未来 点燃发展信心
在充实的一天里,青年学子们全方位感受着南昌的发展脉动:从城市规划的宏伟蓝图到数据流动的智慧治理,再到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南昌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学子们“选择南昌、扎根南昌”的愿景变得清晰而真切。
上午11时,南昌规划展示中心的总体规划展区,巨大的水晶数字沙盘配合多媒体演示,清晰呈现出南昌当下的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李泽坤说:“这比卫星地图还直观!”沙盘上,城市空间拓展、产业科学布局等板块一目了然,引得中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刘珈辰连连发问:“昌北机场三期和南昌东站如何联动?”讲解员指着沙盘解释“空铁联运”设计时,学员已自发围成半圈,有人甚至蹲下身平视沙盘细节,仿佛要将这座城市的未来刻进脑海。
转入南昌城市大脑展厅,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字让空间“未来感”拉满。“当前洪都高架车速42km/h,阳明路停车场剩余车位173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侯新宇盯着交通热力图感叹:“这些数据如果开放给企业,能孵化多少创新应用?”
随后的江铃新能源汽车的透明工厂模型,则让学子们看见蓝图落地的力量。兰州工业学院机械专业的彭浩贴着玻璃观察生产线机械臂的运作轨迹,向记者说:“精度只有0.02毫米,这技术水平太厉害了。”
走进产业沃土 发现事业机遇
江中药谷园区里绿树成荫,草木葱茏,学子们望着眼前的景致,忍不住赞叹:“这‘中国最美工厂’果真名不虚传,环境真好。”走进生产车间,机械臂正在精准执行提取工序,伸缩、抓取、移送产品,学子们围在观察窗前,看得十分专注。
广东药科大学药学专业的林俊杰站在观景平台,看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库存数据,他表示:“从生产到仓储全流程智能化,这效率太惊人了。”他指着下方的产线,语气里满是惊叹,“书本上的全机械化制药场景,在这里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全机械化操作确保了无菌和精确,让我真切感受到南昌药物制造产业的蓬勃势头。南昌这些年发展日新月异,环境也宜居,未来我想在南昌从事制药事业。”
中午时分,百路佳客车总装车间内,几辆不同款式的客车整齐停放,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组装作业。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文通被一款造型前卫的出口客车深深吸引,他兴奋地表示:“这些客车不仅造型时尚,更能满足不同国家的标准需求,‘南昌制造’令人自豪。”
随后,大家来到煌上煌公司。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葛瑞祺在卤味博物馆前驻足良久,看着展柜里从汉代到现代的制酱工具,听着讲解员讲述煌上煌创始人的创业故事,深有感触:“煌上煌建造国家二级博物馆传承制酱工艺,体现了企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创始人身上,我看到了南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担当。”
返程的路上,学子们还在热烈讨论着一天的见闻。“今天真是大开眼界”“是啊,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都让人印象深刻,这里确实有很多事业机遇,希望未来能在南昌创业就业”……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南昌的大地上,而在学子们心中,与南昌产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片充满活力的产业沃土,已然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学子心声
“把这里的故事融入课堂”
吉林外国语大学 钟子薇
今天一天的活动,让我对南昌这座城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南昌市小平小道陈列馆里,听着讲解员说起那段艰苦岁月里的坚守,我读懂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根基。规划展示中心的沙盘上,赣江两岸的发展蓝图清晰可见;城市大脑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的热力图、交通数据,又让我看到了南昌数字化治理的活力;江中药谷的绿意与智能车间相映成趣,打破了我对传统工业的想象——原来硬核产业与人文环境可以如此和谐。
作为学科语文专业学生,我觉得这座既有历史厚度又具发展活力的城市,需要有人用文字记录它的变迁。希望未来我能留在南昌,把这里的故事融入课堂,让更多人爱上南昌。
“既能专注工作也能享受生活”
江苏大学 何奕璇
我专注企业财务数字化研究,南昌的产业布局可为我的专业价值提供成长空间。我注意到南昌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正催生大量专业需求。智能工厂里实时成本核算系统与生产线同步运转,财务共享中心正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资金链,而“10万人才”来昌留昌计划提供的就业补贴和住房支持,让人才来昌就业没有后顾之忧。
南昌这座城市既有老工业基地的扎实根基,又在积极推进财务数字化改革,比如市民中心的智能税务终端、企业服务平台的财务政策智能匹配功能,都与我研究的业财融合方向高度契合。同时,赣江两岸的宜居环境、老街区的生活气息,让我觉得在这里既能专注工作,又能享受生活。
“争取在这里开启职业生涯”
北京大学 黎子骏
南昌的发展潜力让我看到了未来。作为一名临床医学院学生,我感受到南昌在医疗创新领域的巨大潜力,这里不仅有完善的产业链,还有优厚的人才政策。我想留在南昌工作,既能发挥专业特长,又能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南昌不仅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更在积极布局前沿医疗科技,这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同时,南昌的宜居环境和创新氛围是我有意愿来昌的关键因素。我计划毕业后与南昌企业多对接,争取在这里开启职业生涯。希望下次再来,能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参与南昌的医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