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成为中韩电池企业争夺的关键市场,未来两年定胜负
文|《财经》研究员 尹路
编辑|马克
9月7日,宁德时代(300750. SZ/03750.HK)在德国慕尼黑举行新品发布会,全球首发NP3.0电池安全技术平台,以及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神行Pro”。这是中国电池企业首次在境外全球首发动力电池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宁德时代称此次发布的NP3.0技术平台是电池领域的最高等级安全技术。根据发布会信息,搭载NP3.0技术的电池系统在发生热失控后,不仅能阻止热量在电芯间扩散,还能维持车辆供电和动力输出至少1小时,支持车辆安全驶离和应急避险。
该技术的另一个亮点是,发生热失控时,电池系统不产生明火和烟雾,可避免因视线干扰引发二次事故。该技术还能更好配合智能驾驶,在车辆发生事故、司机无法操作车辆时,辅助驾驶系统能自动驶离危险区域,降低损伤程度。
01中国电池企业在海外市场首次超越韩国同行
宁德时代在德国全球首发NP3.0技术平台和神行Pro电池,是因为海外市场已成为宁德时代的关键增量。根据韩国电池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宁德时代在非中国电池市场的份额从2021年的14.0%攀升至2025年的29.8%,而主要竞争对手韩国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则呈下降趋势(见下图)。

2021年,在不含中国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中,LG的份额比宁德时代高出一倍以上,三家韩国电池企业的合并份额超过55%。2023年,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首次追平LG,双方均为27.5%。
到2024年,市场格局发生逆转。宁德时代以97.4GWh(吉瓦时)的装机量和27.0%的市场份额首次成为非中国市场的年度第一。韩国三家企业的合并市场份额下降至43.5%,但依然领先中国企业近8.5个百分点。
2025年1月至7月,宁德时代以73.3GWh的装机量和29.8%的市场份额扩大了其在非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期韩国三家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降至37.8%。而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其他中国电池企业在海外市场迅速崛起,中国电池企业海外市场的合计份额达到43.4%,首次超过韩国电池企业。
中韩电池企业在非中国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凭借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满足了全球主流车企对高性价比电池的需求。目前宁德时代已经与90%的欧洲车企达成合作。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电池企业加速全球化,通过在海外建厂和拓展新兴市场来分散对国内市场的依赖。
相较之下,韩国电池企业由于多年前对技术趋势的误判,放弃了磷酸铁锂技术,导致当前在低成本电池市场没有任何有竞争力的产品,市场份额逐年下滑。
02未来两年,欧洲是关键战场
全球电池市场一直呈中国、欧洲、美国三足鼎立的态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本土企业已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市场由于各类政策限制,中国电池企业很难进入。这两大市场的竞争格局都已经基本明朗,欧洲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成了中韩电池企业的关键战场。
从产品技术、成本控制和本地产能三方面来对比,中国企业在欧洲暂时领先韩国企业。
产品技术层面,在市场需求旺盛的磷酸铁锂电池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应用规模均处于领先地位。宁德时代此次发布的神行Pro电池,正是其利用磷酸铁锂技术优势,针对性满足欧洲市场对安全、长续航、快充和长寿命的需求。
成本方面中国企业优势明显。当前韩国企业的电芯价格仍在100美元/KWh(千瓦时)以上,而中国企业的价格已普遍低于90美元,部分达到80美元的水平。成本优势使得中国企业在争夺2万欧元以下经济型电动车的订单时更具竞争力。
在欧洲本土产能布局方面,韩国企业目前具备先发优势。LG在波兰的工厂、三星SDI和SK On在匈牙利的工厂,合计年产能超过100 GWh。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正在加速建设欧洲工厂,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已实现量产,匈牙利和西班牙的生产基地预计在2026年至2027年间形成规模化产能。
三项对比,中国企业两项占优,所以中国电池企业过去几年在欧洲的市占率稳步提升。
但中韩电池企业的实力对比将在2027年进入新阶段。韩国电池企业计划2027年实现磷酸铁锂电池的规模量产交付,并且LG认为凭借干电极等新技术,可以在铁锂电池的成本和性能上追上甚至超过中国对手。而中国电池企业的欧洲工厂大多在2026年底到2027年投产,从而拉平和韩国电池企业的本土产能差距。
在2025年—2027年的关键窗口期,双方的战略意图都很清晰。中国企业希望利用当前的产品和成本优势,尽可能多地锁定客户与订单,为下一阶段的全面竞争打下基础。而韩国企业则试图利用其在本土产能和专利布局上的优势,减缓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发展速度。
专利已成为竞争的重要工具。2025年4月,LG和松下联合成立专利管理公司Tulip Innovation,国内业界称之为“郁金香联盟”。随后该公司在德国发起多宗针对中国电池企业欣旺达的专利诉讼。2025年5月22日,郁金香联盟赢得两项关键电池隔膜技术专利的诉讼,法院对欣旺达下达了德国销售禁令。2025年7月17日,慕尼黑地方法院又裁定欣旺达侵犯郁金香联盟的“电极组装结构”专利,再次下达德国销售禁令,并要求其销毁库存。
面对专利风险,宁德时代正在积极完善其全球专利布局。根据日本三井物产全球战略研究所2025年4月发布的报告,宁德时代在专利数量和质量上均已超越韩国竞争对手。数量上,当前宁德时代拥有的专利超过5万件,其中海外专利超过2万件,而LG拥有的专利总数为3.8万件。质量方面,根据专利咨询机构LexisNexis发布的评级数据,在电池领域,2024年宁德时代的专利影响力首次超过LG,排名第一。
但韩国电池企业由于专利注册时间早,而且在海外专利布局方面经验更丰富,所以在关键专利方面,韩国企业仍然拥有明显优势。不过韩国企业也在释放合作信号,对欣旺达的专利诉讼胜诉后,郁金香联盟首席执行官Giustino de Sanctis表示:“希望与所有活跃于锂电池制造领域的公司讨论相关专利的广泛许可。”
中韩电池企业都清楚,在2027年韩国企业新一代铁锂电池量产及中国本土产能完全释放之前,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抢占更多欧洲车企的长期订单,以及能否化解知识产权风险。欧洲车企一方面希望引入中国电池企业降低成本、丰富供应链选择并加速电动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对潜在的供应链风险和专利纠纷保持高度警惕,倾向于选择技术可靠、供应稳定且法律风险可控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