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成龙/文杨昕/图)7月20日,晨曦中的平凉尚带着几分凉意,平凉体育运动公园已传来阵阵呼喝声。2025年“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甘肃省传统武术锦标赛在此拉开战幕,6300余名武术精英从17个省(市)区奔赴而来,在8个赛场掀起一场刚柔并济的武术盛宴。

上午9时30分,各场地的裁判哨声同时响起,拉开当日赛事的序幕。第一场地内,男子C-10组的长拳竞赛正酣,10岁的天水少年任如毅一袭白色赛服,随着口令迈步登场。他沉肩坠肘,舒展大方,身姿如箭,开合间尽显国际竞赛套路的规范与力道。“这套拳我练了四五年,寒暑假从没间断过。”赛后他抹了把汗,眼底闪着光,这套长拳的每一个定势都凝聚着他数不清的晨功晚课。
隔壁场地,7岁的平凉小将袁温正站在初级长拳三路的候场区。作为本地慧武·武术俱乐部的学员,他攥紧拳头小声给自己打气。轮到他上场时,稚嫩的身影在队伍里并不起眼,但一招一式都透着认真——膝盖绷直如松,出拳带起的风声虽轻,却藏着一股子执拗。“在家乡比赛,特别想打好。”这个扎着马尾的小男孩赛后仰头微笑,恰是万千少年武者的纯真写照。

午后,第三场地的少林拳赛场,男子E组选手的刚猛拳脚震得地板微微发颤,武者腾挪闪转,拳风扫过空气带起呼啸。而相隔不远的第五场地,太极拳选手们正以行云流水的动作勾勒圆弧,男子F组的太极推手如绵里裹铁,24式太极拳的“云手”翻转间,将“四两拨千斤”的哲思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四场地的自选长拳比赛成了视觉焦点。女子D组选手的“旋风脚”在空中划出利落弧线,裙裾翻飞如白鸟振翅。男子C组的南拳则刚劲短促,“马步横打”时跺脚震地,形声兼备的气势引得场边阵阵喝彩。

这边额角汗珠滚落,那边的抱拳致意,拳术的精魂在泾水之滨流转。
当暮色浸染平凉城,赛场的热度却丝毫未减。晚上7时30分,第一至第六场地的对练比赛成了最燃的看点:男子拳术对练的“靠打”“擒拿”刚猛相撞,选手们配合默契如一人;女子器械对练的刀光剑影里,参赛者身形灵动如蝶,刚柔相济的招式将武术的观赏性推向高潮。

集体项目场地更是星光熠熠,17组集体太极器械的队员们手持剑、扇、刀,在统一的口令下划出道道银弧,招式起落如潮涌,将“和合共生”的武术精神写在夜色里。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阑珊,赛场始终沸腾。长拳的大开大合、南拳的刚猛短促、太极的圆融沉稳,在众多武者的演绎下,续写着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新篇。